【全球新视野】时报时评丨以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周子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会议指出,我国当前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
近年来,我国生育水平持续走低,“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低生育率将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最主要风险。同时,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跌破1000万大关,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人,占比达到19.8%。而且,城乡人口、区域人口、不同城市人口发展不平衡,一些生态脆弱、资源匮乏地区人口与发展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不少学者将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人口红利的释放。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按照以上逻辑,如果中国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占比过大,未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一方面将直接导致劳动力人口减少,老龄人口抚养比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将对养老基金制度带来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少子化是比老龄化更严重的问题,其不仅关乎人口,还关乎经济,关乎国家未来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少子化会影响人口和劳动力供给的平衡。生育率低了,少年人和青年人就会少了,这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源供给,也会相应地影响较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人口再生产如果不可持续,也会影响到消费的增长。而且,少子化会进一步加剧老龄化问题,并与老龄化一起形成“并发症”。如果少子化现象变得严重,在教育领域将会引发一系列冲击。
面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这一事关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审时度势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放开三孩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此次会议提出的重要目标是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无疑为我国积极应对少子化、老龄化的挑战指明了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增强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从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来看,会议谋划了多项具体举措,在素质优良上,要求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在总量充裕上,要求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结构优化上,要求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在分布合理上,要求区域人口协调发展,注重推动人口城镇化。
可以预期,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更多改革举措将破题突进,相关部门将在生育、养育、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养老等方面出台配套措施,以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